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GB 23441-2009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作者:标准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13:49:50  浏览:8762   来源:标准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基本信息
标准名称: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英文名称:Self-adhering polymer modified bituminous waterproof sheet
中标分类: 建材 >> 建材产品 >> 屋面、铺面防水与防潮材料
ICS分类: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 >> 建筑物的防护 >> 防水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3-25
实施日期:2010-03-01
首发日期:2009-03-25
作废日期:
主管部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提出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归口单位: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5)
起草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中国化学建筑材料公司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
起草人:杨斌、朱志远、朱冬青、邹先华、陈伟忠等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页数:12页
计划单号:20072583-Q-609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为基料,非外露使用的无胎基或采用聚酯胎基增强的本体自粘防水卷材。
本标准不适用于仅表面覆以自粘层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前言

没有内容

目录

没有内容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28.2-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外观
GB/T328.8-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拉伸性能
GB/T328.9-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 拉伸性能
GB/T328.10-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不透水性
GB/T328.11-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耐热性
GB/T328.14-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低温柔性
GB/T328.18-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撕裂性能(钉杆法)
GB/T328.20-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接缝剥离强度
GB/T328.26-2007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26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

所属分类: 建材 建材产品 屋面 铺面防水与防潮材料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 建筑物的防护 防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英文标准名称】:Titanium-RutheniumAlloys(Ti-0.1Ru),UNSR52404andUNSR52254SectionVIII,Division1
【原文标准名称】:钛钌合金(Ti-0.1Ru),UNSR52404和UNSR52254.第VIII节,第1部分
【标准号】:ASME2325-2001
【标准状态】:现行
【国别】:美国
【发布日期】:2001
【实施或试行日期】:
【发布单位】: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US-ASME)
【起草单位】:
【标准类型】:()
【标准水平】:()
【中文主题词】:
【英文主题词】:
【摘要】:Titanium-RutheniumAlloys(Ti-0.1Ru),UNSR52404andUNSR52254SectionVIII,Division1
【中国标准分类号】:H63
【国际标准分类号】:
【页数】:
【正文语种】:英语


Product Code:SAE J1264
Title:Joint RCCC/SAE Fuel Consumption Test Procedure (Short Term In-Service Vehicle) Type 1 (STABILIZED May 2011)
Issuing Committee:Truck And Bus Aerodynamics And Fuel Economy Committee
Scope:This recommended practice provides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testing components or systems of the type which can be switched from one truck to another with relative ease; i.e.; aerodynamic devices, clutch fans, radial tires, and the like. The test utilizes in-service fleet vehicles, operated over representative routes. The relative fuel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onent or system under test is determined as a percentage improvement factor. This factor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relative fuel usage of like vehicles operating with and without the specific component or system under evaluation. Accuracy capability employing this test technique is either +/-1% or +/-2%, depending upon the method of fuel measured. (See paragraph 7.4.)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